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在汉举行 湖北作节约集约用地典型经验宣讲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6月25日,由自然资源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进行多项重要成果发布、典型经验交流。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累计下降15.97%,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6月25日,由自然资源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在武汉举行,进行多项重要成果发布、典型经验交流。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全国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地耗”)累计下降15.97%,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预期目标。</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庄少勤表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和民生,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系统治理和源头保护,强化规划引领作用,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划定“三区三线”的基础上,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断优化内部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不断完善规划标准,促进存量空间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形成内涵集约型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推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更加注重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做到既有严格保护耕地的力度,又有维护群众权益的温度。此外,依托“一张图”建设,更加注重国土空间数智化治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统筹国土空间保护利用全过程,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6/26/09957f69-08ad-48b8-9ea8-11e1ac8411bb.png" alt="图片1.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发布了在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服务支点建设方面的经验。通过多管齐下整地、深化改革稳地、严格执法守地等举措,湖北省实现了耕地数量连续两年净增加,质量5年连续提升,为全省粮食产量连续12年稳定在500亿斤以上奠定基础。同时,出台省级耕地保护常态长效工作机制,落实“长牙齿”的硬措施,牢牢守住6925万亩耕地和59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2024年度,全省违法占耕比降至0.54%,为近九年来历史最低。</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围绕拓展节约集约用地新空间,湖北创新“五换经验”。存量换增量,开展“盘活存量攻坚战”,加快存量地盘活利用。资金换空间,积极发挥地租调节、税收减免、资金奖补等政策效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技术换空间,大力推广“标准地”出让、“零地技改”,激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地下换地上,实施土地分层分块出让,开创地下空间开发新经验。数据换空间,构建“一码管地”监管体系,实时监测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闲置低效用地再利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活动现场发布了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等领域典型案例,以及东北83个黑土地重点保护县地表基质调查成果。湖北、广东、重庆、安徽合肥、浙江宁波等地作现场交流发言。同期,举办“谈田说地”主题沙龙,启动“我的土地我的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供稿 通讯员:黄啸、张文竹、<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奚凡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