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频频上新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实现诊疗模式新突破
6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宣布组建8个基于“脑机接口”的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小组,以及专科门诊和临床研究病房。在多个学科中,曾被视为科幻象征的脑机接口等医工交叉技术,正从想象走入临床诊疗,直接造福病患。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6月26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宣布组建8个基于“脑机接口”的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小组,以及专科门诊和临床研究病房。在多个学科中,曾被视为科幻象征的脑机接口等医工交叉技术,正从想象走入临床诊疗,直接造福病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脑机接口是在大脑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直接通信的技术。它通过捕捉大脑电信号,经算法处理转化为设备可识别的指令,实现大脑对设备的“直接控制”。非侵入性脑机接口(BCI)技术无需开颅,只需在头皮外“戴顶帽子”即可让大脑与机器“对话”,为疑难病症患者带来新希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中国约9500万抑郁症患者,电休克是公认最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但全球以往均采用经验性参数设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刘忠纯、翁深宏团队与计算机学院合作,运用非侵入性脑机接口技术,实现脑电信号对电刺激设备的实时调控。67岁抑郁症患者张某接受4次脑机接口模式电休克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且无记忆损伤。临床数据显示,该治疗模式下电刺激参数达标率较传统操作提升50%以上,患者认知损伤显著减轻。</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6/30/ff16486b-cb01-46a9-b535-1978d15e084b.png" alt="20250628710fb8d01c7d4c909cd7dd4829b67475_20250628a374777fde814560bfbe33aa735f2e0f.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脑机接口不仅能“读脑”,更能“调神经”。心脏自主神经系统(ANS)如同心脏的“司令部”,交感神经是“油门”,副交感神经是“刹车”。病理状态下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会加剧心血管疾病,而传统治疗难以实现无创精准调控。</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余锂镭团队在脑机接口防治心源性猝死领域取得突破:在信号监测层面,团队参与研发多种柔性电子原件进行多维度生理参数采集。其中,基于压电薄膜的柔性传感器阵列在临床前研究验证中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显著提高了干预的精准性和时效性。在数据分析层面,团队依托医院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共享平台,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深度整合分析,开发出多种具有早期预警能力的预测模型。在干预环节,团队创新研发无创精准光电学神经调控、神经免疫调控、无创远程调控等自主神经调控多模态新策略,团队首创的“Pt纳米颗粒壳/近红外二区”系统实现了自主神经的无创精准双向调控。动物实验证实,该技术可使心脏缺血再灌后室颤阈值提高2.3倍(p<0.01),且未观察到明显副作用。同时,团队开展了全球首个自主神经调控防治心源性猝死的前瞻性RCT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受试者心源性猝死风险下降71%。多项临床前及临床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顶级期刊。</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6/30/60f90140-fbbd-4850-9cf5-7b33b3bcd969.png" alt="20250628710fb8d01c7d4c909cd7dd4829b67475_20250628acd646f2a46f4a4f822b01328819d9e1.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目前,该院基于脑机接口的视觉康复、神经退行性疾病诊疗、卒中康复等多领域攻关正在推进,推动技术在临床诊疗与科研转化中实现突破性应用,为“健康中国”“健康湖北”战略注入科技动能。(通讯员:任艺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