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基层治理创新型人才
刚刚告别大学校园的河南姑娘曲晓雨,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奔赴新疆。毕业求职时,她坚定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的基层工作者。她表示:“我接受的教育、参与的实践,无不驱使我去为边疆治理贡献青春力量。”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刚刚告别大学校园的河南姑娘曲晓雨,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奔赴新疆。毕业求职时,她坚定选择加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的基层工作者。她表示:“我接受的教育、参与的实践,无不驱使我去为边疆治理贡献青春力量。”</p> <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cmsimg.peopledigital.com.cn/2025/07/03/71ab8c5b-348a-4db7-bf09-d7b08acaf432.png" alt="微信图片_20250703150305.p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曲晓雨是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25届毕业生。近年来,该学科面向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探索出了一条以公共精神引领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治理人才。</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科带头人王家合教授指出,公共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基层治理人才应当具备的核心素质。他强调,公共情怀、公共理性、公共价值是公共精神培育的关键着力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行管专业首届毕业生智晓琳获评济南市基层优秀工作者。她在街道工作时,积极参加公共事务,关注特殊群体权益,主动啃硬骨头、挑大梁,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我深刻体会到,公共精神就是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应当在奉献中彰显。”智晓琳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公共管理学院通过引导教师搭建“大思政”育人体系,鼓励学生“身入基层、心到基层”。在“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等耕读教育中,学生们围绕公共精神和基层治理主题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深入基层治理实践,寻找服务人民的乐趣。</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此外,学院还开设了“乡村治理专题”“师者说”“呼啸着走向田野”等系列课程和讲座,老师们以自身的科研经历和原创性成果推动“科教融合”,增强学生投身基层的志趣。课程内容注重实践,6月初结束的《行政职业能力实践》课程将课堂“搬”进社区,帮助学生在真实社会情境中发现问题,以“项目制”锻炼提升组织协调、调查研究、文字撰写及现场汇报等综合能力。</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张梦醒是该专业2025届的硕士毕业生,她考取了湖北省选调生,回到家乡荆门市从事基层工作。张梦醒对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源于她在社区实习期间积累的经验。她表示:“行管专业培养的问题导向思维和科学分析方法,是我到基层工作的自信和底气,这些学习和实践都会成为我未来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财富。”</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层人民政府、农业部门、街道办、社区等单位签订框架合作协议,推动学生暑期集中实习与长期见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承接国家精准扶贫第三方评估、湖北省和武汉市乡村振兴第三方评估、社区党建品牌创建等专项课题,积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创造公共价值。(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供稿 通讯员:晏华华、王家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