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服务窗口十二载 宜昌铁路人用青春践行“三大精神”
深夜11点,湖北宜昌东站依然灯火通明。对讲机里的呼叫此起彼伏,客运值班员余威的身影在站台与候车大厅间不停穿梭。“好,我来了”每一次沉稳的应答都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前往需要他的地方——这是他守护旅客平安的第12个年头。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深夜11点,湖北宜昌东站依然灯火通明。对讲机里的呼叫此起彼伏,客运值班员余威的身影在站台与候车大厅间不停穿梭。“好,我来了”每一次沉稳的应答都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前往需要他的地方——这是他守护旅客平安的第12个年头。</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还在当售票员的时候,余威曾经组织过持续10分钟的联合施救,成功唤醒一位在售票大厅晕倒的旅客。长期顶在工作岗位最前线,日复一日处理各类大大小小的繁杂事件,让新时代青年铁路人百炼成钢。当大别山精神的“勇当前锋”化作他冲向昏厥旅客的身影,当抗洪精神的“众志成城”凝成他与同事接力心肺复苏的十分钟,当抗疫精神的“科学精准”嵌入他消毒测温的每个细节,时代的宏大精神图谱,正在一节节车厢、一张张车票间落地生根。</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湖北是“三大精神”的孕育之地,承载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和历史传承。铁路在变,时速从百公里跃向四百公里,检票从纸质票升级为刷脸通行;但坚守未变,暴雨中他冒雨引导乘客的背影,酷暑里为旅客递上的防暑药品,疫情时口罩下嘶哑的嗓音,都是“三大精神”在宜昌铁路一线的铿锵注脚。</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临危不乱:在复杂困境中架起信任桥梁</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2025年暑运,宜昌东站候车室内人潮翻涌。一列列动车突然在大屏上变成红色,因暴雨天气,许多车大面积晚点,有序的候车室开始逐渐吵闹,数十名旅客围着服务台情绪激动。</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当时信息像断了线的珠子,情况突发,旅客的质问声快把服务台掀了。”余威回忆道。但他没有慌乱,一边用对讲机协调各方,一边在小本子上快速记录,有情况特别的旅客,他认真了解情况,每过五分钟,他就向旅客同步一次进展。</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这样的场景,在余威十二年的职业生涯中屡见不鲜,新入职的客运员小李说:“有次我面对起哄的旅客差点哭了,师傅余威过来拍着我肩膀说‘你看他们跺脚是急着赶车,不是针对你’,然后三言两语就把人群安抚住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当问及服务的关键,余威笑得很亲和,“关键是真心换真心,让旅客心里踏实”。面对旅客因大面积晚点而积聚的怒火、面对重点旅客手足无措的茫然、面对信息阻塞造成的信任危机,他手中紧握的并非万能钥匙,而是两颗心之间最朴素的桥梁。</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于细微处:把服务做到旅客心坎里</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优质服务不是笑脸堆出来的,是让旅客觉得‘这趟路没犯难’。” 余威对服务的理解,藏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里。翻开纸页,密密麻麻记着:“D5986,双拐,到汉口,亲自送”“89站台出站扶梯需要修”“出站口对讲机需要修”这些简单又醒目的事项,密密麻麻,徒弟小邢说:“让我觉得震撼的不仅是这些细细密密的记事,还是每一个事项后面,都是已完成后画的勾。”</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这些看似琐碎的记录背后,是日均处理数十余项服务需求的工作强度。2024年春运期间,宜昌车务段所属9个客运站预计发送旅客236万人,较2023年增长55.3%。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余威的笔记本成为保障服务精准度的关键工具,每个记录都形成闭环管理,确保旅客需求件件有落实,这方寸纸页承载着服务的重量,平凡笔迹勾勒出的是铁路对个体旅途的庄严承诺。</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strong>薪火相传:让服务精神在青年中扎根</strong></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作为值班员,余威的足迹遍布站台与候车厅,如同不知疲倦的陀螺。“他平时很忙,但都会停下来认真全面地教我。”徒弟小邢的这句话,道出了这位资深客运值班员的育人风格。</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一次站台作业中,面对上下客流即将对冲的险情,他迅疾调度:带着站台工作人员一同先将下车旅客高效疏导出站,随后立于入站口中央,喇叭声沉稳有力,引导上车旅客快速定位车厢。新客运员小李说:“看了师傅余威的乘降组织,我才明白原来规章是骨架,现场智慧灵活的使用,才是赋予其活的血肉”。即便事务繁杂如麻,只要遇见困惑的新工,他总会驻足,耐心传授,这样的工作精神如星火,点燃新人对岗位的深层认知。</p>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十二载钢轨春秋,余威在宜昌东站的闸机与站台间,亲历了中国铁路从“绿皮车”的哐当作响到“复兴号”的风驰电掣,而始终未变的,是他肩上那枚铁路徽章的温度。站台上的时钟仍在转动,余威的笔记本仍在记录,脚步依然匆忙,在宜昌东站这片土地上,他和万千铁路人一道,用滚烫的真心作笔,以坚实的行动为墨,在日复一日的迎来送往中,无声书写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永恒誓言。(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宜昌车务段供稿 通讯员:李菲阳)</p>